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无尽小说 > 其他类型 > 林玉禾谢书淮的小说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小说阅读

林玉禾谢书淮的小说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小说阅读

金蟾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晚上,谢书淮就热了中午没吃完的鸡汤和粽子。此时一家人,坐在桌案上用饭食。运姐儿连吃两个粽子后,还想再要。崔氏忙阻止,“运儿乖,不能再贪吃了,江米不克化。”运姐儿放下手中的果仁粽,目光有些不舍。看到谢书淮吃的是林玉禾包的素粽,高兴道:“还是舅舅最好,知道我爱吃云萝姑姑包的粽子,都留给我明日吃。”崔氏有些心神不宁,她放手上的筷箸,看向一侧专心吃饭的谢书淮。“淮儿,要不你去路口看看,她说过今晚会回来的。”“这都什么时候了,她的安危娘倒不怕,就是担心她肚里的孩子。”谢书淮背着光,神色不明,慢声道:“她是否归家与我无关,娘也无需费心。”话说林玉禾不是不回谢家,而是走不开。林有堂和曲姨娘突然上门来,林玉平这个儿子再有意见,饭食还是要煮一顿。今日...

主角:林玉禾谢书淮   更新:2025-01-23 09: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玉禾谢书淮的其他类型小说《林玉禾谢书淮的小说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金蟾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晚上,谢书淮就热了中午没吃完的鸡汤和粽子。此时一家人,坐在桌案上用饭食。运姐儿连吃两个粽子后,还想再要。崔氏忙阻止,“运儿乖,不能再贪吃了,江米不克化。”运姐儿放下手中的果仁粽,目光有些不舍。看到谢书淮吃的是林玉禾包的素粽,高兴道:“还是舅舅最好,知道我爱吃云萝姑姑包的粽子,都留给我明日吃。”崔氏有些心神不宁,她放手上的筷箸,看向一侧专心吃饭的谢书淮。“淮儿,要不你去路口看看,她说过今晚会回来的。”“这都什么时候了,她的安危娘倒不怕,就是担心她肚里的孩子。”谢书淮背着光,神色不明,慢声道:“她是否归家与我无关,娘也无需费心。”话说林玉禾不是不回谢家,而是走不开。林有堂和曲姨娘突然上门来,林玉平这个儿子再有意见,饭食还是要煮一顿。今日...

《林玉禾谢书淮的小说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晚上,谢书淮就热了中午没吃完的鸡汤和粽子。

此时一家人,坐在桌案上用饭食。

运姐儿连吃两个粽子后,还想再要。

崔氏忙阻止,“运儿乖,不能再贪吃了,江米不克化。”

运姐儿放下手中的果仁粽,目光有些不舍。

看到谢书淮吃的是林玉禾包的素粽,高兴道:“还是舅舅最好,知道我爱吃云萝姑姑包的粽子,都留给我明日吃。”

崔氏有些心神不宁,她放手上的筷箸,看向一侧专心吃饭的谢书淮。

“淮儿,要不你去路口看看,她说过今晚会回来的。”

“这都什么时候了,她的安危娘倒不怕,就是担心她肚里的孩子。”

谢书淮背着光,神色不明,慢声道:“她是否归家与我无关,娘也无需费心。”

话说林玉禾不是不回谢家,而是走不开。

林有堂和曲姨娘突然上门来,林玉平这个儿子再有意见,饭食还是要煮一顿。

今日又是端午。

吴氏心疼林玉禾怀着身子,不愿让她进灶房帮忙。

她就留在正厅,听她爹和林玉平有一句没一句的,扯着她伯外祖父家生意做大了搬到广陵郡的事。

语气中的羡慕之词,溢于言表。

林玉平很少说,只是偶尔问一句。

曲姨娘也没打算去帮吴氏,坐在正厅嗑着瓜子。

方氏死后,她被抬为正室。

林有堂被她治得服服帖帖,家中一切都是她做主,装都不愿再装。

目光时不时往林玉禾身上瞟,看她穿着愈发寒酸,心中幸灾乐祸的不行。

随后又想到她们兄妹俩擅作主张把闵家的婚事退了,她没捞到一点好处,又气得很。

曲氏本打算把自己亲侄女嫁到闵家,可知道闵折远的娶妻的真正目的后,转身就把林玉禾推进那个火坑。

听林有堂没完没了说着闲话,曲氏一记嗔怪的眼神扫向自己相公。

林有堂这才把话题转了回来。

“平儿,看你陈粮也卖出去了,为父也放心了。”

“就是你妹妹与闵家的婚事都定好了,你为何不与我商量一声,说退就退了。”

“她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

林玉平今日心情好,不愿与他吵,轻描淡写回道:“爹,我们如今早分家了,禾禾的事就不劳你操心。”

林有堂见他这般无视自己,声音猛地大起来,“你说的什么话,我可是你们的爹。”

林玉平嘴角微弯,露出讽刺的淡笑,“是我们爹,却也是后爹。”

“你个孽障,怎敢这么和我说话。”

曲姨娘看着父子俩互不相让,假意起身劝解,“孩他爹,你这是吃了炮仗,好好说话。”

林玉禾却冷冷地看着,不像往日,她爹一发火,她就害怕地缩在一边。

曲姨娘趁势轻言细语哄着她,为此她才那么容易落入曲姨娘的圈套。

看儿子不买账,林有堂又把火气撒到林玉禾身上。

“还有你,好好的闵家不嫁,非要跑回谢书淮家,觍着脸不愿走。”

“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赶紧把你肚里的孽种给我打了,嫁到闵家去。”

“往日你嫁谢书淮我就不同意,都是你娘坚持……”

林玉禾实在听不下去了,反击道:“我娘怎么呢?没有我娘,你能当上里正。没有我娘你能衣食无忧。”

“没有我娘,你此时还是个替人跑腿的老仆。”

林玉禾娘亲方氏出身商户,林有堂往日只是方家的一个伙计。

后来林玉禾外祖父去世后,方家生意也渐渐衰落。

无人为方氏谋一门好亲事,她便带着一笔不菲的嫁妆下嫁给林有堂。

林有堂被自己女儿,不留情面地扯掉了那块遮羞布,恼羞成怒,“住口,你这个孽女……”

他一耳光挥过来,本要打林玉禾,不想林玉平一把抓住他的手臂。

眼神冰冷,厉声道:“我绝不会让你再打禾禾。”

“她说的都是事实。”

正厅的吵闹声,吓得星姐和韵姐儿,忙跑进灶房找吴氏去了。

吴氏听到动静,从灶房走了出来。

看自己一双儿女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林有堂气急败坏又冲门口的吴氏发火。

“你这儿媳也是没用,嫁给平儿多少年了,也生不出个男娃来。”

“你姨娘好心给平儿找个妾室,你还拦着。”

“你有什么资格拦他。”

吴氏被人说中心事,当即红了眼眶,伤心不已。

想要离开,却被林玉平一把拉住带了进来。

他目光坚毅说道:“她是我的妻,她当然有资格拦,妾室是我不愿要的。”

“以后我们一家以及禾禾,你们都无权过问。”

“我的铺子是我娘留给我的,若是爹还想留着最后一点情面,就少来管我家的事。”

“你,你个孽子,你……”

林有堂气得重重落回圈椅里,半天说不出话来。

曲氏心中气愤不已,不想这兄妹俩突然转了性子,她的计划又是一场空。

可明面上她还是要装样子的,“平哥儿,你爹爹只是脾气不好,他也是为了你们好。”

“今日,我们就先回去了。”

两人离开后,兄妹俩心情也很沉重。

心中都在庆幸,他们娘亲做了两个最明智的选择。

一是把两间粮油铺子落到林玉平名下,二则让林玉平分了家。

林有堂纳了曲姨娘后完全变了心,他在外面挣的银子全都交给曲氏。

方氏的嫁妆要养一大家子,花销大了方氏填得也差不多了。

林玉禾嫁给谢书淮时,方氏还剩下不到八十两银子的私产。

她那时已得了病,先给林玉禾在红叶村买了块地,也就是谢书淮屋后的菜地,然后又给林玉禾备了五十两银子。

几乎是掏空了她的家底。

后来方氏生病的药钱,都是林玉平在管。

次日,林玉禾回到谢家,只有运姐儿和崔氏在家。

昨夜,崔氏担心了一晚,看林玉禾回来,心中的怨气还没消。

忍不住抱怨两句,“日后,不回来也让人带个口信,你一个怀着身子的人,得为肚里的孩子着想。”

林玉禾心中微暖,“知道了娘。”

看到院中晒着昨日包粽子没用完的江米,林玉禾猛地突发奇想。

“娘,这江米晒了,煮的饭也不好吃,我来做米糕吧。”


林玉禾和吴氏在灶房忙到未时,匆匆用过午食后,让伙计阿柱用牛车把姑嫂俩送到南城废弃的演练校场。

她们到时,已看不到了戏台。

侯府的消息传出来没多久,几乎是全城出动,树上,墙上到处都是人。

吴氏一脸震惊,“小妹,你当真是料事如神呀。”

林玉禾呵呵一笑,“阿嫂,今日就等着收银子吧。”

伙计帮她们把三大桶凉茶搬下后,姑嫂俩就在旁边的空处摆起了茶摊。

起初买的人也不多,不到半个时辰后,生意一下就好了起来。

姑嫂俩用竹碗装凉茶,伙计就在旁边卖草帽。

她那日到林玉平家中说出自己的计划后。

夫妇俩直接傻眼,看林玉禾如此坚持,两人拗不过她,才答应配合。

她们把好几条街的秸秆草帽都买了,差不多有两百多顶,一顶五文钱买回来,再十文钱卖出去。

凉茶五文钱一竹碗,金银花是林玉禾自己在山上摘的。

水则是,吴氏后院水井里打上来的。

抛开竹碗的本钱两文钱,尽赚三文钱。

众人都是来凑热闹的,大家心情放松,侯府老太太都请看戏了,平常抠搜着二三文钱。

今日大都无人抱怨贵不贵,还送一个竹碗。

三大木桶很快卖完,伙计又回去搬。

林玉平留在家里,一边看着前面的铺子还要照顾俩孩子,一边又要到灶房烧凉茶。

就这样周而复始。

伙计回去搬了三次。

直到晚上酉时,老太太领着贵客们回去用膳。

戏台子也没辙,晚上还要继续唱。

晚上林玉平早早关了铺子,带着两个孩子,拿着火把也来这里帮忙。

晚上的生意没有白天好,但也卖出去了三桶。

次日继续,草帽第二日才卖完。

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才收工。

这一次,吴氏无论如何不收林玉禾的银子。

连打赏伙计的银子,都是她哥哥出的。

回到谢家,人也疲惫不堪。

数了数银子,抛开成本,她净赚三两银子。

给了崔氏一两,另外二两留着自己用。

能独立赚银子的感觉就是好,能让她忘记一切烦恼。

还能重拾信心。

崔氏心中纳闷,什么买卖两日就能赚这么多,可看她累得话都不愿多说。

也没细问,晚上做好饭食,还是运姐儿给她端送到房中的。

翌日,她睡到用早食过后,才起身。

自那日后给运姐儿编草帽,被谢书淮一顿狠狠地训斥后。

林玉禾也不再主动找谢书淮说话。

吃过饭食,林玉禾去屋后捡了些黄菜叶喂鸡。

崔氏在院中晒被褥,“玉禾,去把书淮房中的被褥抱出来晒晒。”

林玉禾晓得,谢书淮不愿让她进自己屋子。

也不想自讨没趣,再去自找一顿臭骂。

只立在木窗前转告,“娘说,让你把被褥抱出来晒晒。”

她在屋外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片刻后,谢书淮把被褥抱了出来晒在栅栏上。

心中虽委屈,可看到谢书淮从屋内出来时,目光还是有些贪恋。

两只眼睛也不自觉地跟着他。

看得太过入神,被谢书淮逮个正着,她又黯然收回视线。

进了自己房中。

这两日林玉禾太过忙碌,毕竟她是有身孕的人,明显感觉到身子有些吃不消。

打算这两日好好歇歇,不敢太过操劳。

除了帮崔氏煮饭时,到灶膛烧火,也没有做别的。

天气暖和了,崔氏的身子也好转了不少。

不像冬日里,几乎没离开过床。

运姐儿闲不住,看林玉禾不去山上转,带着墨墨去了屋后爬树摘果子吃。

林玉禾睡得迷迷糊糊时,听到屋后运姐儿的哭声。

崔氏小跑着出了院子。

林玉禾也紧跟其后,在院子拐角处,就听到崔氏和旁人的争吵声。

林玉禾快速赶到屋后,看见徐婆子正推搡着崔氏。

墨墨龇着牙,冲徐婆子叫个不停。

林玉禾大声吼道:“住手。”

运姐儿看到林玉禾来了,宛如看见救星。

伤心地哭诉道:“舅娘,桃姐姐抢我的杏子,我不给,她就打我。”

“她祖母还推我外祖母。”

徐婆子看出来的是林玉禾,一脸无惧,“小孩子间打闹,那能当真的。”

“桃儿我们走,这家人赖皮得很,别讹上我们了。”

崔氏看祖孙俩离去,也没打算追究。

林玉禾却伸出双手,拦住了她们,“不准走。”

徐婆子不耐烦道:“你想做什么?”

林玉禾拉过运姐儿,问道:“运儿,她方才打你哪里了?”

运姐儿抹了抹脸颊,上面两个淡粉的印子明显得很。

都到了这个份了,徐婆子不但不让自己孙女儿道歉,明面都不顾忌,还一脸嚣张。

看得林玉禾火大,鼓励道:“运儿,打回去。”

运姐儿已习惯了忍让,害怕地摇了摇头。

林玉禾循循善诱道:“你若是不想还手,舅娘也不强迫你。”

“但你要知道,这次过后,你在桃姐儿面前只有被欺负的份。”

“今日在家门口,她都敢打你,更别说在其他地方了。”

崔氏当即顿悟,林玉禾这话也是给她说的。

在红叶村,无论她一家再谨小慎微,她们都不会把他谢家人放在眼里。

自己懦弱带出的外孙女儿也胆小,只有被人欺负的份。

崔氏心中愧疚,终于开口,“运儿,桃儿把你脸都打肿了,听你舅娘的还回去。”

徐婆子把自己孙女护在身后,讽刺道:“林家姑娘,你一个外人管什么闲事,谢书淮都不要你了,你还逞什么强。”

“谢书淮要不要我,那是他的事,同你有何干系,难不成你也想嫁给他。”

“那只怕你得排在你女儿后面,据我所知,三个月前,你女儿还给谢书淮塞过帕子。”

“你……”

徐婆子气得手指一抖。

有些心虚不敢与林玉禾大吵。

徐婆子的女儿,正和村长家的小儿子在议亲。

她忌惮着村中人的嘴,气焰也低了很多。

看这两人今日不好对付,徐婆子把桃姐儿护在怀中。

桃姐儿也有些害怕了,不像方才那般张狂。

得到林玉禾的眼神鼓励,崔氏一把拉过徐婆子,运姐儿终于鼓起勇气打了回去。

桃姐儿哇哇大哭。

徐婆子看斗不过林玉禾她们,只好带着桃姐儿先走。

崔氏不放心,“玉禾,那徐婆子多半会带家里人来闹的。”

“娘,她不敢。”

三人一转身,就见谢书淮的身影出现在她们眼前。

运姐儿看到自己舅舅,当即扑进他怀中,不安问道:“舅舅,你会怪运儿打人吗?”


运姐儿见自己舅舅走神,追问道:“舅舅,你说对不对?”

谢书淮伸手捋了捋运姐儿被风吹乱的头顶,否认道:“不对,是运儿想多了。”

“云萝姑姑喜欢运儿,才会给运儿送好吃的。”

“没有人不喜欢运儿。”

运姐儿眼神清澈,长得像极了谢书淮的姐姐,晃眼看和崔氏有几分神似。

她脆声脆气,“那太好了,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云萝姑姑不喜欢运儿呢。”

听到崔氏回来的脚步声,运姐儿又小跑了出去。

谢书淮也从屋内跟了出来,手上拿着一匹素色的柔软棉布。

“娘,棉布我买回来了。”

崔氏知道,他说的是给林玉禾肚里的孩子缝衣衫的布料,笑道:“你这孩子,今日早早去县城就是为了买布,什么时候性子变得这么急了。”

“我孙儿在肚子都还不到四个月,还早着了。”

“我得先给你赶双布鞋出来,你脚上的鞋都快磨破了。”

谢书淮早已习惯了崔氏唠叨。

突然,他从衣袖中掏出一个钱袋,递给崔氏。

崔氏不愿接,“娘不用,有钱你自己留着。”

谢书淮沉静的眼眸中,骤起一股不易觉察的凝重,抬眸看向崔氏时又恢复了一贯的平静,“娘,过两日孩儿要去京城一趟。”

“你莫要任何人提起。”

崔氏神色一紧,心也提到嗓子眼儿,“好好的,你去京城做啥?”

谢书淮不愿多做解释,轻描淡写带过,“去拜访我之前的一位夫子。”

“你若遇到解决不了的事,你就去长卿书肆找梁掌柜,或者去云香书院找锦文也方可。”

崔氏心中隐隐不安,一把抓住谢书淮的衣袖,“淮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为娘。”

“我从没听你提起过,在京城有你的夫子。”

谢书淮眼底透着温和,宽慰道:“娘,你不用担心,我只是前去请教科考之事。”

县城市集

林玉禾做的米糕卖相好,味道也不错,又是现做的。

她人到市集没多久,米糕就哄抢而光。

三十块,共卖了一百五十文钱。

第一次出来卖东西,就这么顺利,心情也高兴。

一扫方才的疲惫,走得飞快,看天色稍早,本想去看看她哥嫂时。

市集路口却被驴车堵得水泄不通。

她只好停了下来等候。

听着路边人闲聊。

“也只有,安宁侯家才有这样的排场。”

“听说把许阳县城的商贾和官家人都邀请了。”

“这也没多久了,老太太的生辰在五月初十那日,不就三天后吗,是该采买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言的,林玉禾这才知道,是侯府的人出来采买老太太寿辰的东西。

这安宁侯府在许阳县,也算是响当当的富贵人家。

安宁侯本姓魏,是一大茶商,生意遍布大晋。

后来成为皇商,魏家大房长女被皇上看中封为嫔妃。

娘家也因尊荣赐封爵位,得以位列侯府。

这样的勋贵人家,老母亲七十大寿,自不会慢待。

众人说得兴致勃勃。

林玉禾却记起了前世之事。

侯府还请了戏班子,因为来的客人实在太多,家中戏台挤不下。

老太太心善,想请平常老百姓看戏,戏台子就搬到了南城废弃的演练校场。

她记得连唱两日,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那时,她和曲姨娘两人去的。

戏是好看,个个被晒得两眼冒星,回到家中渴得牛饮一大杯凉茶。

此事后,没几日她就被闵折远给杀了。

林玉禾在感叹上辈子命运的同时,脑中也有了一个挣银子的计划。

所以现在没人知道,老太太会把戏台搬到南城的校场去。

她兴奋地从小路绕到她哥家铺子,准备许久。

再回到谢家天也快黑了。

她把今日卖米糕的文银分给崔氏一百文钱,自己则只留了五十文。

日后想要再做小食出卖,少不得崔氏的支持。

崔氏看她变化这么大,高兴收下。

就是奔波了这么久,身子太过疲惫,她早早地就歇下了。

次日一早,林玉禾又像打过鸡血似的,用过早食,便带着运姐儿去山中采摘金银花。

五月的山中金银花漫山遍野。

崔氏以为她要把金银花卖到药店,帮她把摘回来的晾晒到院中的竹簸箕里。

连着两日,运姐儿都跟着这林玉禾在山上跑,看她晒得红彤彤的脸蛋。

林玉禾割了许多蒲草,准备回家给她编织一顶草帽。

运姐儿听后,激动不已干劲更足了。

回到家中,林玉禾量了量运姐儿头的大小,拿出蒲草为她编制。

这个技艺,还是林玉禾儿时同家中的伙计学的。

她不仅能编织草帽,还能编其他的花样。

半个时辰后,草帽编好,头顶上还编了个憨憨的小狗。

运姐儿非常喜欢,戴在头上跑到崔氏和谢书淮面前炫耀。

当谢书淮看到草帽上的狗时,脸色一沉,把扁担重重摔在地上。

吓得运姐儿和林玉禾都呆了。

“你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同旁人较劲是吗?”

林玉禾心口猛地一痛,不明白谢书淮是何意?

她心中难受眼眶微红,运姐儿也不敢出声,进了灶房。

“我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总之我劝你莫要白费功夫。”

林玉禾难过极了想解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花涌出眼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许久后,她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我就给运儿编了个草帽,你就说我较劲。”

“大婚那年,我不是为你也编了一个吗,上面还特意配了你的属相。”

“那草帽去年坏了,你才扔掉的。”

“我能做什么,我知道自己往日错了,就是想对你好,对家里人好。”

“之前,只要是我为你做的事,你都记得清清楚楚。如今心里有了别人,就是不一样了。”

林玉禾伤心不已,回到自己屋中,把房门重重一关。

谢书淮伫立在水缸前,神色复杂一动不动。

崔氏知道自己儿子的心结,也不知该如何出声劝解。

运姐儿很少看到谢书淮发这么大的火,害怕地缩在崔氏身后,手中还紧抓住草帽不放。

崔氏本以为,林玉禾会像往日那般和自己儿子吵了嘴,要么直接回娘家,要么躺在床上不起。

不想,片刻后,她就从西屋走了出来。

提着篮子继续去山上摘金银花。

连摘了三日。

五月初十这日,天还没亮。

林玉平家中的伙计阿柱,就用牛车来接林玉禾去县城。


他沉静的双眸中微微一缩,眼底涌起一道锐利的寒光。

思忖瞬间后,对阿柱说道:“你先回去吧,此事我来解决。”

他人还没抬步,不知想到了什么,又加了一句,“回去告诉她们莫要担心,你们掌柜无事。”

阿柱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根本不相信谢书淮的话。

若不是知道他是沉默寡言的性子,还以为他在吹牛。

夕阳西沉,天色渐暗。

闵老爷自家铺子出来了后,也没上马车,而是心不在焉漫步在灰暗的街道。

近日家中因长子出了事,他整日忧心忡忡。

好在他还有个争气的庶子,今年刚中秀才,是个读书的料。

想到这里,他又放宽了几分。

这间铺子离闵府也近,走不了几步就到了,他就当散散心。

不知不觉走得有些远了,竟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巷口。

他自己心中有火,把身边的老仆一顿臭骂。

骂骂咧咧要出巷口时,一黑影不知何时已拦住了他们面前。

来人戴着斗笠,一袭长衫,根本看不清他的脸。

“你是何人?敢来拦我的路。”

“晚辈并非要拦路,而是有几句话想告诉前辈。”

“折远兄的案子告到衙门,到最后两败俱伤的,可是前辈你们闵家。”

闵老爷当即否认并呵斥。

“你究竟是谁,竟说些无稽之谈。”

“我儿如今那副样子,我就算拼了老命,也绝不会放过凶手。”

斗笠的男子淡淡一笑,笑声很轻,却还是很清醒地传到闵老爷耳朵。

“你们若真想让凶手伏法,就不会把证人藏起来。”

闵老爷恼羞成怒,大声质问道:“你究竟是何人?”

黑衣人回道:“折远兄的好友。”

尾音的‘好友’二字咬的很重。

听到来人是自己儿子的友人后,闵老爷并没放松警惕。

“既然是我儿的友人,就大方报出身份来。”

面对质疑,黑衣人语气平和,听不出一丝恼怒,“晚辈的身份不重要,重要的你们闵家此次用错了方法。”

“如今的知县大人,他要政绩不要银子,不会睁只眼闭只眼。”

“你们把这漏洞百出的罪名,硬按到林玉平头上,他害人的动机实在太过牵强。”

“知县大人顺藤摸瓜查下去,到时林玉平没罪。你们闵家藐视大晋律法,谎报案情,就这两项罪责一顿杖刑自是少不了。”

“这杖刑是打你,还是打折远兄。”

“若是这些前辈都不愿顾忌,那府上二公子的前途,前辈也不在意吗?”

“前辈,你们究竟想要什么,你们自己心里有数。”

“晚辈的话言尽于此。”

闵老爷一脸后怕,脚步踉跄,要不是他身边的仆人扶着,只怕当即就会栽倒下去。

他强装镇定,“我……为何要信你的话。”

黑衣人步子一顿,“信不信随你,于晚辈而言,又没有任何损失。”

等闵老爷惊吓中回过神来,那人的身影早已不见了踪影。

若不是方才字字句句说中要害,闵老爷还以为是自己的一场梦。

他们把此罪按在林玉平头上,就是想强逼林家促成林玉禾与他儿子的婚事。

闵折远得不到也要毁掉的心理作祟,想让林玉禾陪着他一起下地狱。

闵折远重伤后,彻底成了个瘫子。

他性情大变,即便对他那个外室也不再宠爱。

日常打骂他身边的佣人。

闵老爷从小就溺爱惯了他这个长子,让闵折远养成想要的东西都一定要得到的习惯。

闵折远对林玉禾倒没什么情义,就是他第一次被人拒绝,接受不了。


为了不露馅,林玉禾并没急着追问,而是说些鸡毛蒜皮的家中事。

从谈话中,林玉禾也看出来了,这姑娘并不如表面那般单纯。

她就是故意接近自己哥哥,早有预谋。

幸好她防备及时。

目前,秋儿住在林玉禾的老屋。

怕她生事破坏她哥嫂的感情,林玉禾决定给她找点事做,这样还能获得她的好感,想要套她的话就容易多了。

晚上,林玉禾拿出白面准备包饺子。

差不多有大半年没吃过饺子了,崔氏和运姐儿都很欣喜。

崔氏和面,林玉禾则负责剁腊和菜豆馅。

饺子才刚包一半。

谢书淮就回来了。

林玉禾如往常一般喊了声,“你回来了。”

运姐儿则忙跑出灶房,“舅舅,我们今晚吃饺子了。”

不料,谢书淮连运姐儿都没理,径直进了灶房。

他一双眼泛着阵阵寒意,看向林玉禾。

“日后你出门,不准带着运儿。”

“你要见何人与我们无关,莫要带坏了孩子。”

面对谢书淮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林玉禾还有些不知所措,心中委屈,眼中不自觉泛起了泪花。

等想明白究竟后,她反倒不气了。

定是李云萝家中的小厮,在谢书淮面前告的状。

谢书淮本就不信任她,她也没什么好气的。

看着案板上白白胖胖的饺子,那可是她辛苦的成果,不能为了谢书淮一人,把今晚吃饺子的心情都破坏了。

她继续手上的动作,神色淡淡回道:“好,我知道了。”

“以后你的午食,就让娘给你送吧。”

崔氏更是莫名其妙,她不知缘由,见自己儿子无理取闹,低声呵斥道:“你这孩子,又发的哪门子火。”

“她能去见何人,白日为你做午食,晚上买面回来包饺子。”

“没有打扮收拾,穿的还是昨日那套衣裙。”

言外之意,那个女子出去见人,会像林玉禾这样灰头土脸的。

运姐儿看谢书淮发这么大的火,缩在崔氏身后,探出脑袋胆怯地紧盯着她舅舅。

晚上,谢书淮也没用饭。

被三人集体无视,她们吃得津津有味。

“舅娘,饺子真好吃,我要吃两碗,明日就没有了。”

“小傻瓜,那不得把你撑坏了。”

“家中有白面,你爱吃,舅娘再包就是了。”

崔氏笑道:“哪能天天吃饺子,往日都是过年才吃一次。”

“这白面可贵着。”

林玉禾最先用完,这两日她的饭量剧增,今日饺子吃的有些撑。

看她把另一碗用锅盖盖上。

运姐儿不满道:“舅娘,舅舅今日都吼你了,你还给他留饭。”

林玉禾取下身上的围衣,“我又不是给他留的。”

“那你给谁留的?”

林玉禾脸色一僵,幽怨道:“给狗留的。”

运姐儿呵呵笑道:“舅娘骗人,外祖母才不会让墨墨吃饺子。”

崔氏出声打断道:“好了,运儿吃饱了,就去喂墨墨吧。”

谢书淮坐在书案后,灶房里的说话声,一字不漏地传进他的耳朵。

次日,到书院送饭的便是崔氏和运姐儿。

崔氏在侧门外等候,运姐儿轻车熟路找到书堂的谢书淮。

此时书堂里,只剩下谢书淮和陈瑾湛。

陈瑾湛后半晌有事外出,他让谢书淮负责甲子班和乙丑班的课业。

他教授的学生中不但有会试落榜的,还有乡试落榜的。

分别为甲子班和乙丑班。

给他们安排课业或答疑解惑,对谢书淮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运姐儿很机灵,看两人在说话也不进去打搅,就在旁边等着。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